在那個時代,共產主義集團在國內壓制自由,在國際上發動共產主義革命。
這些數字包括35500至43000人在戰鬥中死亡,及15.4萬至18萬受傷。據信,在一次行動中,超過30萬名退役士兵和前義務兵被徵召入伍,行動中經常看到年輕人在街上或購物中心被選中。
成千上萬的俄羅斯人為躲避烏克蘭戰爭而躲避徵兵。」 俄羅斯人廣泛使用國家服務局政府門戶網站申請新護照或結婚證,支付賬單和罰款,或與普通科醫生進行預約。「一個讓人覺得方便上手的政府網站原來也有不好的一面,」為想躲避的俄羅斯男性兵役提供建議和幫助的Helpdesk網站創始人克拉西爾希奇克(Ilia Krasilshchik)在推特上寫道。實際上,這意味著許多人通過搬離登記居住地來逃避兵役,或者在軍官來訪時直接不開門。俄羅斯議會國防委員會主席安卡爾塔波洛夫(Andrei Kartapolov)在電視上表示:「傳票一經存入應服兵役人員的個人賬戶,即視為已收到。
克里姆林宮否認此舉旨在加速進一步動員俄羅斯男性或阻止普遍的逃避兵役現象。「瞬間你就會被標記出來,你就不能出境。去年12月,一家電視台為在烏克蘭陣亡的331團傘兵愛德華・魯諾夫(Eduard Reunov)揭幕了一塊紀念牌。
要弄清烏克蘭戰爭對俄羅斯的影響,科斯特羅馬(Kostroma)是個不錯的選擇。331近衛傘兵團,通常被稱為科斯特羅馬空降團,去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不久,就一直是BBC新聞之夜的調查對象。另一個人迅速反駁:「這是一個愚蠢的觀點。考慮到那些嚴重受傷或被俘的人,有理由認為烏克蘭戰爭讓該團損失了幾百名士兵。
在11月的閲兵錄像中,展示了即將被派往前線的150名新兵。」 從對西特尼科夫活動的報導中可以明顯看出,當局正試圖安撫那些對傷亡人員感到焦慮的人。
西特尼科夫在他的家鄉是普亭的附庸,他不是一個叛逆者,也不是一個能無畏講述讓人不安真相的人。調查揭示了該團及其家鄉社群所付出的代價。331團的總規模估計在1500至1700人之間。一位331團死去的傘兵的母親淚流滿面地回憶起衛國戰爭,說:「我希望會有關於我們士兵的故事。
」 那些質疑這種犧牲的人往往會受到冷遇。最初,當331團作為空降部隊特遣部隊的一部分向基輔推進時,我們很難在戰鬥影片中識別出它的車輛。這些損失,以及重傷士兵的返回,在家鄉社區引起了共鳴。截至去年4月,我們確認有39人死亡,去年7月底62人,現在死亡人數已達到94人。
」他帶來了眾籌的護理包和商業無人機。Photo Credit: GTRK Kostroma / BBC News 當地電視台播放了魯諾夫紀念牌揭幕的過程 但在社群媒體上,我們發現了更現代的紀念方式,甚至有人尋求報復。
!function(s,e,n,c,r){if(r=s._ns_bbcws=s._ns_bbcws||r,s[r]||(s[r+_d]=s[r+_d]||[],s[r]=function(){s[r+_d].push(arguments)},s[r].sources=[]),c&&s[r].sources.indexOf(c)。現在前線的人數可能不超過300至400人。
「烏克蘭不是我的祖國,我們的男孩白白犧牲了,」有人最近在科斯特羅馬的VK頁面上寫道。一些士兵來自科斯特羅馬以外的城鎮,這使得追蹤他們的信息變得更困難。當地電視台報導了西特尼科夫對醫院、兵營甚至前線的到訪。在隨後的行動中,該團在所有主要的危機爆發點附近行動,初夏的伊久姆(Izyum),後來的赫爾松,現在又回到頓巴斯。Photo Credit: GTRK Kostroma / BBC News 一名俄羅斯士兵的妻子披著他的制服拍照 331團的衰落還可以用機器和人員的損失衡量,特別是空降步兵戰車(俄語首字母縮寫為BMD)在連續的戰鬥中已經消耗殆盡。俄羅斯任命的科斯特羅馬州長西特尼科夫(Sergey Sitnikov)一直在努力說服民眾,這座城市的士兵得到了適當的支持。
在VK上發現的一段影片顯示科斯特羅馬東北部一個公墓裡的士兵墳墓。去年春天,當地一家網站指出,整個蘇聯阿富汗戰爭持續了九年,讓這座城市失去了56名士兵。
影片中顯示的墳墓與我們核對過的士兵姓名相符。戰爭開始幾周後,VK的一位用戶驚呼,「幾乎每天我們科斯特羅馬男孩的照片都會被公布。
331團的實際死亡人數可能更高。據報導,有幾名士兵失蹤,其中一些人可能已經死亡。
然後我們可以將其與衛星圖像及谷歌街景圖像進行交叉參考。編製這份榜單的大部分工作包括梳理VK(俄羅斯版Facebook)上的社群媒體帳戶,以及當地媒體的報導。通過監測科斯特羅馬社群媒體上死亡公告中給出的日期,就有可能弄清楚這支部隊是在什麼時候(通常也能知道是在哪裡)被用來充當先鋒的,以及它從前線撤下來休整的平靜時間。例如,2月份的一系列死亡表明331團的一些成員參與了克爾米納(Kreminna)戰役。
紀念牌的風格和報告中使用的語言可以被視為試圖描述成偉大的衛國戰爭(俄羅斯人將1941年至1945年的反納粹戰爭稱為衛國戰爭),暗示今天的士兵正在從事同樣重要的事業。沒有必要在這裡寫這些東西。
因為這座城市是一個以它名字命名的著名軍團所在地,在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所有主要戰役中,這個軍團都佔據重要地位。但他願意到前線去,承認不足,即使是以一種迂迴的方式,這與他的老闆形成了有趣對比。
科斯特羅馬位於莫斯科東北約300公里處,人口約25萬,這些陣亡士兵在當地引發了討論。一個塗上的「V」字母被用來區分該特遣部隊所有不同單位,除了331團之外,其他團也使用了一個中間有「3」的倒三角符號。
6個月前,當地電視台播放了331團閲兵場上動員起來的傘兵,節目中還播放了西特尼科夫對他們相當坦率的講話:「我祝你們身體健康,成功,完成所有任務……活著回家。在烏克蘭的重大傷亡給地方當局帶來了艱難的政治管理任務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詢及318世代留在黨中央是否沒剩多少位,他反問,「本來就不是從黨出來的,為什麼要留在黨裡面?」 「民進黨福利這麼爛,誰要待?318學運這群人都不是民進黨出來的,如果不是主管薪水,很少人會有意願留在裡面工作。
某些涉及到整體國家大政方針走向的關鍵選舉,每個政黨有各自代表的核心價值(如果真的有的話)或許還堪稱重要,但很多時候「打倒特定人、政黨」反倒成為選舉主軸。」台灣的民主之路還有一段路要走。
台灣也一樣,我們有民主,所以我們就當獨裁者不存在,還是因為我們有民主,所以更不允許獨裁者的存在?」 從318學運,走入民進黨,再到爾今推廣民主教育,「民主在台灣」這項議題讓該名朋友經常思考,他苦笑,「政治是舶來品,台灣民主很淺,歐美發展兩三百年才成熟。該名朋友分享一項他辦理民主教育營的經驗,他請參與學員寫下他們認為民主最重要的要素是什麼,幾乎全部學員都寫下:投票。
文:Leo Chu 發生在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至今已九年多,當時衝入議場的人如今都在哪兒?綜觀新聞,有些人受醜聞纏身、有些人曾短暫進入政壇而現不知所蹤,也有些人把運動當作人生經歷,看看當今執政者,再想想當年所為,不免唏噓搖頭,不再過問公共事。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